3月26日,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和思政课教师前往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开展“党建 思政”活动。此行以红色马集为典型案例,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推进“红心铸魂,一融双高”,以理论思政和实践思政实现在田野乡间的深度融合。
活动第一站是参观“马集记忆”文化馆,主题展览分为人文马集、血火大地、红色燎原、大地忠魂、改天换地、民主法治等部分,通过声光影等形式,记录了马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展现了马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的奋斗史:1937年,在冀鲁豫支队指导下,拉起定曹游击大队的抗日大旗;1939年成立中共马集支部,组建马集抗日自卫大队;1941年中共定陶抗日行政办事处与定陶县大队等在马集成立;1946年,土地革命率先在马集一带推行,残酷的“拉锯”时期,老区人民遭受了极为血腥的反攻倒算,国民党发动派极其野蛮的抢掠,破灭了部分地主富农对国民党的幻想,更加团结在党的周围,以无比的热情,毫不犹豫的送子送夫参军、支援前线,迎来了定陶革命的彻底胜利。
文化馆里陈列的珍贵历史文物、一幅幅现场照片,讲解员讲解中的生动的革命和战斗故事,带我们穿越时空,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和伟大,也让我们对脚下的热土爱的深沉。
随后党员教师们参观了袁堂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徐徐向我们展开:多家企业入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乡村记忆馆,加强了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唱响了乡风文明的主旋律,浓缩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气象。
接着大家来到了梁堂村党群众服务中心,这里是被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的“梁堂模式”所在地,感受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的“蝶变”;参观了马集镇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区和“红旗渠”,深刻体味了当地人文化和产业带动蹚出土地集约化、产业园区化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的示范意义和精神价值。
最后,“山东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马集镇共建乡村振兴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进行,马集镇党委副书记崔超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树欣作为代表签字,双方坚持“服务大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提高”的原则,持续开展“组织联建、理论联学、调研联动、人才联培、品牌联创”,持续开展系列联学共建活动,共同提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
双方以共建乡村振兴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为契机,学院为马集镇发展提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理论宣讲等方面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马集镇为开展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系列“行走的思政课”等活动提供实践平台:一是把课堂搬进红色文化馆,把红色历史融入到思政课,培养大学生爱国、爱党的精神底色,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红色力量,播下爱国、许国、强国的种子。二是通过实践,让大学生感受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新变化,发现乡村振兴的秘码,引导学生在乡村中研究乡村振兴,在新时代乡村沃土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激励更多青年学生主动担当责任,争当乡村建设排头兵和生力军。